首页>文库>工单中心>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梳理

需要支持?

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,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!

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梳理

《中国古代文学》梳理——9r收自学姐分享

  1. “删诗”说的疑问:顾炎武《日知录》;赵翼《陔余丛考》;傅斯年《周颂说》;崔述《读风偶识》;青木正儿《自诗教发展之径路见疑于采诗之官》;钱玄同《答顾颉刚先生书》
  2. 汉学研究《诗经》的典型著作:《毛诗序》、《毛诗郑笺》、《毛诗正义》等;宋学:朱熹《诗集传》;清学: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、陈奂《诗毛氏传疏》
  3. 《楚辞》的文本问题:淮南王刘安-楚歌的第一部选集;刘向-第二个《楚辞》版本;王逸《楚辞章句》;宋人洪兴祖《楚辞补注》(今本《楚辞》);朱熹《楚辞集注》;王夫之《楚辞通释》
  4. 《九歌》中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: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两组诗
  5. “千古言秋之祖”(明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》卷一)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
  6. 宋玉:“宋玉悲秋”(《九辨》)《高唐赋》《登徒子好色赋》
  7. 巫鸿《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“纪念碑性”》
  8. 《安世房中歌》:十七首,成于BC202-BC195,用于宗庙祭祀,传说此组诗系汉高祖唐山夫人(汉代第一女诗人)所作。鉴于组诗的风格——措辞典雅,似与周颂、青铜铭文等风格一脉相承→后世怀疑并非女性诗人所为,而是由一批由秦入汉的宫廷儒生撰作。显示出超越秦亡所带来的社会政治动乱,从而对于礼仪传统与文本传统回归的努力。
  9. “骚体赋”(西汉初期):贾谊《鵩鸟赋》、董仲舒《士不遇赋》、司马迁《悲士不遇赋》
  10. 南方“大赋”现存最早的代表作:枚乘《七发》-由《七发》可见,辞赋的表演似乎需要极好的口技(类似相声演员报菜名)
  11. 司马相如《天子游猎赋》:《文选》将之分为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(注意分析
  12. “乐府”——帝国的音乐机构,其职能有三:一是宫廷娱乐,二是国家祭祀,三是搜集国内各地乃至国外当代音乐。“乐府”隶属于汉代官方的礼仪系统,但与汉武带关系特别亲近——李延年。乐府机关陆续制作了19首《郊祀歌》,礼赞异兽奇草、古代宝鼎、异常大气现象等被认为是“祥瑞”的事物(与汉代的谶纬思想相关)
  13. 《汉书》只记录了两首汉初的诗歌:一是戚夫人的《春歌》,一是李延年的《李夫人歌》(“北方有佳人,遗世而独立。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宁不知倾城与倾国,佳人难再得”)
  14. 班氏家族是汉代私人藏书最丰富的家族之一
  15. 班彪《北征赋》,该赋效仿刘歆《遂初赋》(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纪实性“述行赋”)
  16. 班固:长赋《幽通赋》(纯用骚体,在父亲去世后,二十二岁的班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陵,思考自己的境遇问题),在回顾自己光荣的家世背景外,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,随即展开一段梦中之旅,与那些能够指导自己的“幽人”接触(这区别于《离骚》“天际旅行”的模式),但班固没有停留在失意情绪的抒发上,而是上升到哲理的高度,探究有德之士应如何看待命运际遇这一问题(以孔孟等人为榜样),背后隐含的是汉代以来的“三不朽”思想和“遇”与“不遇”的焦虑(董仲舒《士不遇赋》、司马迁《悲士不遇赋》)
  17. 班昭:“曹大家”,“咏物赋”创作——描绘、吟咏一些宫廷特殊贡物(鸟兽、花木、奇石、家具用品、乐器、昆虫等)如《大雀赋》,意图将贡品的珍惜与皇帝统治的贤明关联起来(亦是把远方珍奇异宝作为一种祥瑞,赋予政治意味!)纪行赋《东征赋》:班昭陪同儿子前往赴任写下,记录洛阳到长垣五百多里的旅程,不仅仅是一部旅行的记录,而用骚体的语言(“兮”、“乱曰”)和游览的结构,组织出一部道德箴规作品→母亲对于儿子道德上的劝教,母教与文学,与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联
  18. 崔骃:《反都赋》——驳斥那些反对建都洛阳的长安派人士,强调东汉君王的道德质量,颂美汉武帝遵从古代圣主明君的教训,致力于复兴礼教(建明堂、辟雍、灵台等三大礼仪场所)
  19. “谶纬”的反调:桓谭《新论》(书名中的“新”,指得可能是一种区别于当时社会一般理解的新观点),桓谭对谶书的态度是怀疑和批判的(如《见征》《谴非》《起寤》《正经》《辨惑》等篇所示)——反对神仙存在、超自然事件、巫术等。王充《论衡》,写作主旨是“疾虚妄”——花费大量的篇幅来驳斥各种荒谬无稽的世俗见解,同时严厉批评和质疑把自然反常现象与政治挂起钩来的做法,还有,对神仙思想与鬼神观念提出怀疑。王充批判的限度——王充认为上古时期是秩序完美、和平安宁的黄金时代,又认为自己所处的汉代,与上古理想时代同样美好。
  20. 张衡:长篇赋名作《二京赋》《思玄赋》;短篇赋名作《归田赋》:描写女性美的名篇《定情赋》;
  21. 《二京赋》:仿效班固《两都赋》所作(10年),由《西京赋》(长安,“凭虚公子”)和《东京赋》(洛阳,“安处先生”)两部分构成,以讽刺的笔调嘲讽西京的豪奢挥霍(甚至包括汉武帝、今文经学学者等),与之相对的是,东京的简朴有礼——这与班固《两都赋》凸显东汉礼仪优越性的动机一致。张衡的用笔较之于班固,更加细致具体。
  22. 《思玄赋》:张衡在赋作中提出关于人生遭遇的问题——面对糟糕的世界,自我遭受“不遇”的窘境,自己该如何定位?(依旧反映的是“遇”与“不遇”的焦虑),开启远游和天际旅行的模式(反映出张衡本人的天文学家身份),最终回到人间,借助道德来恢复人生的信息和信念,获得慰藉,“旧瓶装新酒”(《离骚》的体式+道德的训诫)
  23. 《归田赋》:第一篇有意识描写田园生活乐趣的文学作品→张衡表达自己想要结束仕宦生活、归耕农事的理想→事实上,张衡并没有亲事田作,其笔下的田园之乐只是一种设想→开启了后世文学作品描写田园乡村的先河(比如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》)
  24. 《定情赋》:极写美人的风采和情欲幻想,但最后终归于闲正→隐喻着人情与道德的紧张(用道德来规检欲念)→开启了后世同主题创作的先河,如蔡邕《静情赋》、陶渊明《闲情赋》等
  25. 马融:字季长,东汉大儒,弟子较杰出的有卢植、郑玄,咏物赋-《长笛赋》,游戏赋—《樗蒲赋》《围棋赋》
  26. 蔡邕:与其他人编纂《东观汉记》一书,又因善篆隶书体和碑铭制作,协助汉灵帝撰刻熹平石经,“蔡中郎”,《述行赋》(更具有现实政治针对性)
  27. “纪行赋”模式:刘歆《遂初赋》、班彪《北征赋》、班昭《东征赋》、蔡邕《述行赋》
  28. “论”体:桓谭《新论》、王符《潜夫论》、崔寔《政论》、仲长统《昌言》
  29. 东汉的诗歌有四种形式(体式):四言体(继承《诗》而来)、“楚骚”体(继承《楚辞》而来)→五言体、七言体(汉代兴起的新形式)
  30. 四言诗:与政治仪式相关,如刘苍《武德舞歌诗》;表达个人情志,如仲长统《见志诗》
  31. 汉五言诗最完备的选本是公元12世纪郭茂倩编纂的《乐府诗集》
  32. 东汉的文人五言诗:班固《咏史》——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史家笔法写就,以叙事为主;张衡《同声歌》、《四愁诗》——反映出作者对于民歌、楚辞的借鉴;秦嘉《赠妇诗》——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;蔡邕《饮马长城窟行》《翠鸟诗》
  33. 曹操:字孟德,小字阿瞒,史称“魏武帝”,曹操诗今存22首,全部是乐府诗;诗歌的题材内容——纪事、述志、游仙、咏史;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——慷慨悲凉,气韵沉雄;曹操诗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——其四言诗苍劲有力,慷慨苍凉,已完全脱出“三百篇”之境,更非汉人四言可比——如《观沧海》是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
  34. “三曹”(曹操、曹丕、曹植)
  35. 曹丕:字子桓,曹操次子。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贡献(文学组织工作、文学批评工作、文学创作活动)。曹丕诗,现存约40首,可分三类:纪事抒情、游宴、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,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,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——《燕歌行》抒写思妇之情,音节和婉,修辞精美,是曹丕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(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),曹丕诗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,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,因而颇得《古诗十九首》的风致——曹操是政治家的诗,曹丕却是诗人的诗
  36. 曹植:字子建,世称“绣虎”,前期创作、后期创作,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——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,曹植兼擅各类文体、诗体,尤其长于五言,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
  37. “七子”之称,始出曹丕《典论・论文》,“建安七子”分别是:孔融、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应瑒、刘桢七人,王粲、刘桢成就最为突出,被锺嵘《诗品》列为“上品”
  38. 王粲:字仲宣,“七子之冠冕”,存诗23首,《登楼赋》《七哀诗》
  39. 刘桢:字公干,锺嵘《诗品》:“陈思以下,桢称独步”,《赠从弟》三首
  40. 蔡琰:字文姬,五言体《悲愤诗》、骚体《悲愤诗》和《胡笳十八拍》
  41. 鲁迅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一文提出“魏晋风度”表述
  42. “竹林七贤”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、王戎,“七贤”之中,以阮藉、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
  43. 阮籍:字嗣宗,“阮步兵”“青白眼”,《达庄论》《大人先生传》——与道家思想有很大的联系,代表作《咏怀诗》——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五言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,风格:隐晦曲折→“阮旨遥深”锺嵘《诗品》:“言在耳目之内,情寄八荒之表”,“厥旨渊放,归趣难求”严羽《沧浪诗话》:“黄初之后,惟阮籍《咏怀》之作,极为高古,有建安风骨
  44. 嵇康:字叔夜,诗现存53首,而以四言诗成就最高;《幽愤诗》作于狱中(绝命诗),其诗自述平生遭遇与理想抱负,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,风格爽利、清峻;赠秀才入军》共十八章,内容是想象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,情调洒脱,语言自然天成
  45. 太康作家:傅玄而外,“三张、二陆、两潘、一左”(张载、张协、张亢;陆机、陆云;潘岳、潘尼;左思)“二十四友”其中,陆机、潘岳最负盛名
  46. 陆机:字士衡,“陆平原”,陆机诗今存约100首,多为模仿乐府、古诗之作→文坛模拟之风,因时风所染,陆机诗好炫博学识,堆砌辞藻,以至于情繁而辞隐,锺嵘《诗品》置其于“上品”,陆机代表文论作品——《文赋》
  47. 潘岳:字安仁,“望尘莫及”,“文章二十四友”之首,锺嵘《诗品》谓:“余常言陆才如海,潘才如江。”→陆海潘江,潘岳的诗今存十余首,大都绮密浮浅,但写亲情、哀情一类较佳,《悼亡诗》三首,素为论者所赏——后人《悼亡》之作,实由此而兴
  48. 左思:字太冲,《三都赋》——“洛阳纸贵”;《咏史诗》——“咏史”之变
  49. 郭璞和游仙诗:“游仙诗”始自曹植,但游仙题材则可上溯至战国,朱氏认为游仙诗出自于屈原《远游》。郭璞,字景纯,尤以“游仙诗”名重当世,曾为《尔雅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穆天子传》作注,传于世
  50. 孙绰、许询和玄言诗:“三玄”——《周易》《老子》《庄子》,佛教“般若之学”(空观)→士人与名僧之间的紧密交流→玄释合流。孙绰(314AD-371AD),字兴公,《游天台山赋》。许询,字玄度
下载权限
查看
  • ¥
    免费下载
   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
    登录后下载
  • {{attr.name}}:
您当前的等级为
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,不准下载!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(次)用完了,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
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,今日剩余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